美国日前大幅提升针对中国产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半导体等进口货物的关税,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批评。不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言人批评这“会分裂全球经济和供应链”,就连包括《华盛顿邮报》在内的多家美国媒体都在批评,认为加征关税提高了使用绿色能源装置企业的成本,“在经济和环保上都是失败的”;美国科罗拉多州州长波利斯也说,“这(加征关税)是清洁能源计划的重大挫折”。
这些担忧既是深远的,也是现实的。加征关税是美国近年来推进的对华遏制政策的再次升级,会迫使其企业重构供应链、产业链,破坏全球正常的贸易秩序。对围绕着减排目标而重构的全球产业体系,也会产生深远的负面冲击,引发全球范围内严重的环保问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美方加征关税的时间点,正好卡在世界新旧能源转换和全球绿色经济形态构建进程的关键时刻。4月17日,位于沙漠地带的迪拜突降暴雨,一天的降雨量相当于当地平均一年半的雨量。这场75年来最严重的暴雨导致迪拜国际机场关闭3日。高温热浪、极寒速冻、暴雨飓风、旱涝急转……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正在以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程度凸显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紧迫性。
今年年初,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正式确认2023年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报告显示,温室气体水平创历史新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比工业化前时代高出50%。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去年底发布的报告,如果到2030年要将升温幅度控制在《巴黎协定》制定的2℃目标以内,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须下降28%,如果要在1.5℃以内,排放量则须下降42%。
在此背景下,通过能源结构的大幅调整,特别是通过新能源产品的广泛应用推动实现低碳减排,达成有效减排和构建人类可持续发展经济新形态目标,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正因如此,中国的“新三样”受到了各国市场的普遍欢迎。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5.1亿千瓦,中国贡献超过一半。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少国内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亿吨,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合计减排超28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
2024年5月16日,江西省抚州市,位于东乡区杨桥殿镇的20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基地 图源:视觉中国
在4月份举行的全球能源大会上,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沙特阿美石油公司CEO阿敏·纳赛尔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助推了西方国家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为全球能源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中国的绿色产能,全球的能源转型将会是什么样的局面,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又将受到怎样的影响?
特别是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正是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的进步,才让它们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购买到性价比更高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指出,过去10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步,不仅是全球能源转型的助推器,也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排头兵。这代表的不仅是优质的先进产能,更是广泛的发展正义。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各国能源转型,既充满艰难、也孕育希望。它需要世界各国真正的“同球共济”精神,也需要共同维护开放、公平的国际经济体系。如今,美方一些人出于短视狭隘的政治动机和脆弱的焦虑心态,在关税领域频挥大棒,无疑是在削弱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凝聚力,损害全球绿色转型的积极前景,这对人类来说也将是一场“保护主义灾难”,希望他们尽快醒来!(本文系《环球时报》社评,原题为: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严重伤害全球环保)